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 文章

《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研究》研究报告

时间:2017-03-09    点击: 次    来源:刘中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

《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研究》研究报告

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课题组

0一四年十二月

《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研究》课题是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20125月由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立项通知书,批准号为通教教科研〔20122号。该课题由南通市骨干教师高峰副校长担任主持人,课题组成员有10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他们所任教的课程涵盖了高中各个课程。接到立项通知书后,我校迅速成立了以课题研究主持人高峰同志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计划,布置和落实了研究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同时聘请了市、区教科部门的专家为课题研究顾问,以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由于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位专家的指导,有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三年来,我校围绕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这个中心任务,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国外以科学技术发达的美国为例,不但在科学技术方面堪称世界领头羊,而且培养后备科技人才的科学教育水平也是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在1995年就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教育标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其中就已经把科学实验室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写入标准:“开展科学调研要求学生可以方便、公平、经常地使用多种设备、材料、供应品及其他资源,以便对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和直接调查研究。”“合作调研需要适当而安全的场所。”可见,在美国科学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与学校等其它教育资源一起都由地方社区统一管理配置的,而且所有的资源都是开放的,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小学生,只要他们有研究需要都可以到相应的科学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在国内,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部分大学和高中在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中开始了开放性实验室的尝试,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实验室开放机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宁波理工学院提出的实验室资源共享举措,进行了学院实验室向校内开放、向兄弟院校开放的大胆尝试,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高中各学科研究性学习中,必须加强高中各功能室的配备,从而为高中各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以下目标:学生活动从被动、依赖走向主动和独立,探究兴趣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身心获得和谐与全面的发展,个性和探究潜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全体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重大改变,功能室的建设更是迈上了一个崭新台阶。 

2、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创新

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理论价值和创新研究。

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事实和经验的高度尊重,让学生懂得事实最为重要,证据是说明事物最有力的根据,尊重事实是最起码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本课题立足于从研究性学习的视角去研究高中功能室的建设。在探究活动中,师生与客观环境是相互依存、共生发展的,而学生、教师、器材、环境则是构成研究性学习生态链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相互联动、持续发展。因此,开发中学各科研究性学习资源,研究各科研究性学习方法,讨论功能室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对各功能室进行整体系统设计,构建有助于学生作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一个完整的人所应享受的现代教学生态环境,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仅仅把科学定义为知识体系是远远不够的。科学更是一种探求知识的活动,也是一种通过亲身经历去探求自然事物的意义,进而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统整性。本课题中的功能室建设是按照科学性的原则,完整探究过程中人和物的因素及开展的各种活动,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室的建设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第二,开放性。从教育目标来看,功能室建设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发展性。从研究性学习内容来看,新的功能室要及时地吸收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便于知识的吐故纳新。此外,它还能够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引入教学体系中,较之相对封闭和僵化的单一功能室更富柔韧性和生成性。新的功能室不受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牵制,其探究方式也不会太多地受传统的原则与方法所束缚,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弹性。

第三,实践性。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与价值,才能养成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生活有机的一部分。因此,研究性学习理念下的功能室建设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它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实践活动中选择主题及相应的内容,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形式,去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实现了实验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实践体验二者之间的联系。

第四,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能够运用科学的概念、方法、技术和价值,自觉地、有意识地提出自己行动的目的,并且能发动符合于目的的某些行动,同时又能克制不符合于这个目的的另一些行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主动参与和探索、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而且还表现为学生可以是实验活动的组织者,参与从实验活动到评价的全过程。学生掌握着实验活动的主动权,应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自己研究、探索。

二、课题主要概念的界定

高中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本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非学科性课程模式。而本课题所指的高中研究性学习是学科教学中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方式的一种学习活动,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为核心,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它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分析、操作、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功能室:功能室指在校长室和教务处领导和指导下,在教室以外营造了一定环境的学生学习、活动、实验和操作的场所,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确保教学任务完成、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支撑点。它包括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历史室、地理室、综合电教室(多功能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软件制作室、校园网络系统及生物园、地理园等。

高中研究性学习环境下的功能室作为:指在研究性学习理念下,更好地利用功能室营造适应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的硬件支撑。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时间安排为20121月~20124月。宣传发动,组成总课题组,酝酿课题方案及实施措施等。

(2)实施阶段:时间安排为20125月~201412月。

20121月~20124月,总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26月~20138月,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阶段成果,接受中期检查。

20139月~20146月,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写出一组研究文章。

20147月~2014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推出论文集;撰写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2、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实验全部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具体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要注意五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

2)自然实验法:通过研究课教学,探讨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及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3)对比实验法:有明确的实验目的,确立实验参照对象,要进行实验设计(有实验假设),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收集有关信息数据,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

4)经验筛选法:我们主要运用经验筛选法对“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的教师指导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成果评价等内容进行研究,通过积累梳理、分析归类相关经验,筛选出带有共性的东西。

5)个案研究法:我们通过典型的个案分析研究,寻求出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研究的选题方法、提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模式,揭示出某些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规律。

四、研究成果的概述

学校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指向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校课题组着重就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作了较为充分、深入地研究,在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研究性学习视角下的机房建设》201310月刊发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的理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201311月刊发于《实验教学与仪器》;《高中生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图书馆作为研究》20142月刊发于《校园英语》;《创新理念下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20145月刊发于《教学仪器与实验》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内化功能室建设,为高中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发挥奠基

为了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全面提升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促使我校功能室建设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迈进。我校以高中生研究性学习为抓手,在功能室作为管理策略方面进行了思考,基于以参与体验、自主发展、快乐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培养习惯、塑造人格,形成能力、体验成功、提高素质为教育理念,以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并重为管理理念,在具体研究工作中注重以下四个有效引领:(1)引领全体师生就学校的发展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共发展;(2)引领全体教师以追求名师为价值取向,以积极的心态调整自我,追求事业成功、学习进步的快乐与幸福;(3)引领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实现自主发展;(4)引领广大师生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积极参与新的课程改革,实现自主、合作、民主、探究、开放的课堂教学,培养适用能力强,个性鲜明、全面发展的学生。由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培训。我校成立了课题负责人高峰同志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建、配、管、用、研、培、考”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全实验教学教研机构,加强对全校实验教学的视导指导、督促检查和管理。(2)完善制度,规范实施。我校紧紧抓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契机,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学管理体制,真正做到管理规范、环境整洁、人员配置合理、设备不闲置浪费。根据我校实际,按要求对各功能室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明确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为规范实施、全面建设提供充分依据。(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配备完整、队伍稳定、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教学、图书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专业教师队伍,以保证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我校对原有人员进行了调配,精选了一批职业道德素质好、学历高、业务精、责任心强,具有钻研和创新精神的教师为学科教师,配齐、配强专业管理队伍。在鼓励、督促他们积极学习和自我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严格按照各功能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履职尽责。如此,基本实现了以下指标:设备使用率:95%;教师使用面:90%;学科开展面:100%;电教课占总课时数:30%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电教课占总课时数:40%以上,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实践中,取得了以下四点共识:1)学校建立了实验室、图书室,配备了成套实验仪器装备、图书、音、体、美器材,基本能满足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需要。(2)学校能充分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学校功能室的作为能否及时跟上,这是学校功能室在实施课改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机遇。(3)学校把加强功能室建设,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作为学校良好的发展机遇来抓。 (4)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功能室作为更加关注,学校热衷关心学生在学到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否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我校为切实发挥图书馆效益,实行了对学生完全开放制度,学生借书证发放比例为100%,学生每人每年平均借出图书20册,到阅览室50次。我校为非毕业班学生每周开设了阅读课,上课地点就放在学生阅览室,由语文老师进行辅导,图书管理员根据上课老师的内容,专门开设了各学科研究性学习专柜,供各学科教师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之用。同时,我校图书馆还坚持开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和优秀书,每月向学生报道图书馆动态,发布新书通报,开展图书评论及阅读交流,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独特的作用。

(二)以高中研究性学习为抓手,逐渐形成了功能室作为的管理策略

1、循序引领学生一生发展策略

我校确立的学校的育人目标是:世界眼光、民族情怀、大家风范、科学素养、人文底蕴。为了实现这一育人目标,我校借助课题研究契机,制定了《刘桥中学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确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学校课程学生化。将校本课程分为三个板块:

基础性课程:由国家课程中除研究性学习以外的课程和地方课程组成。

拓展性课程:由学术类课程、活动实践类课程和潜隐类课程组成。

研究性课程:由研究性学习和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组成。

对拓展性课程中的学术类课程,共给学生开设了近六十门学校必修及选修课程,利用每周二下午给学生开课。对活动实践类课程,我校共分了十二个专题:人文类研究课程、德育类研究课程、综合实践类研究课程、素养提升类研究课程、以及节日类课程、体育类课程、主题教育类课程等。

对于研究性学习,在高一年级我校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训,教给他们选题和研究的方法,我校还建立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库,汇编学生优秀的研究成果。对课程我校采取了菜单式选课,学分制管理。所谓菜单式选课,就是学生每学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从学校所开设的选修课中选学一门课程。所谓学分制管理,就是让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完成包括研究性学习、地方课程、学校必修、学校选修、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在内的六个学分。

为落实我校给学生提出的“2+2+1+1”的基本技能目标,即每个学生至少拥有两种健身的技能、两种娱乐的技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字。我校进一步优化国家课程的设置,依托音乐专用教室、美术专用教室、体育器材室等,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尝试将一学年的必修课教学任务在一学期内完成,在剩下的一学期内,组织教师开设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如音乐学科开设口琴、声乐、舞蹈与形体训练三门选修课,体育教师则开设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这种尝试给了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音乐体育知识的机会,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深受师生的欢迎。

其实,课程的真正价值在于给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我校以“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办学特色为指导思想,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自己创造课程,充分研讨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各功能室作用,先后组建起读书、美术、舞蹈、器乐、合唱、演讲、象棋、风筝、球类、普及机器人以及雏燕文学社等三十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展示了个性,发挥了特长,让学生得以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学的轻松、增长才智,同时,提高了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素养,使学校教育体现出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

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课程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个性得到了张扬,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实现了通过课程的特色,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校特色的办学思路,在全区及全市举行的各种比赛中,我校学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彰显出研究性学习的魅力

2、大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同样也存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生现象”。按照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在南通市第十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上所作的《建设新课堂、激发新活力、实现新突破》讲话精神,我校始终把“限时讲授、合作学习、勇于展示”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整合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等功能室,通过课堂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有效途径为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研究提供强有力保障。

我校先选取了理科教学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将部分课堂教学移到实验室,本着“共生效应”理念,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互助互学的“合作共生组”。即:在学生座位安排上,把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共生组”,每个小组中包含12名优等生,12名后进生,24名中等生,为他们提供指导,要求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组内开展合作,组间展开竞争,并把对个人评价与小组总体评价相结合。这样在“合作共生组”内,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产生了一个个“小导师”,优生带差生,帮助中等生,每个学生你追我赶、不断完善自我,在不知不觉中,班级就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创设了环境氛围。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随后,我校组织专家、教师、学生对试点班级进行了综合评估,取得了一定的宝贵经验。接着,我校经过反复酝酿,几番论证,制定了“新教育”实验计划,将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融入到“新教育”的实验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高峰同志的带领下,全校教师系统学习了“新教育”理论,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扎实推进“新教育”。在落实“新教育”十大行动中,我校初中部选取了“营造书香校园”为突破口,在初一、初二年级组建了读书兴趣小组,大力倡导阅读教学;高中部选取了“构筑理想课堂”为突破口,拟定了不断改革教学和课堂模式,开展项目学习、翻转课堂实验,探讨由班级讲授制向小组合作探究制转变的措施。

如今,我校师生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深入研究“新教育”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功能室的作用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从学习型到创新型,从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变,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夯实校园文化底蕴,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坚持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是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的大展身手之际,我校依托功能室作为资源,踊跃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现以化学教学中的案例“废电池对水源的危害与处理”的探究活动来反思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的作为,可见其课题所蕴含的研究意义。

(1)问题情景和问题的提出:

电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它可使电筒发亮、计算器正常使用、手表正常工作等,给人类带来很多方便,但它又会给人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呢?据估算,一只钮扣电池可污染的水量,一个人一生都喝不完。那我们怎样证明它对水的污染呢?又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减轻或消除这种污染呢?

(2)提出猜想与假设:

经过查阅资料、网上搜索、小组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①可通过动、植物在未被电池污染过和被电池污染过水中的反应对照,说明电池对水的污染情况;

②葫芦对水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可通过对照实验,比较在被电池污染过的水中鱼存活的时间。

(3)设计实验并分组实施

实验1:污染水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1)在两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并放入3500ml经监测未被电池污染过的池塘水。

2)在AB里面分别放入1条健康、大小和体重相近的同种金鱼。

3)在B中放入一节1号打过洞的废电池。观察现象。

实验2:污染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1)在1m3水缸中放入5节打过洞的1号电池。

2)每天定时、定量用电池污染过的水浇灌一盆盆栽植物,同时用未污染的池塘水浇灌另一盆盆栽植物。浇灌时间、浇水量与用废水浇灌时一致。

3)每天2次(早晨、傍晚)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实验2 :水葫芦对污染水的净化

(1)5只鱼缸,上面分别贴上标签ABCDE。放入3500ml经监测未被电池污染过的池塘水

(2)ABCDE中各放入11号打过洞的废电池。

(3)各入一条健康、大小体重相近的同种金鱼。 定期喂养

4)在BCDE中各放入水葫芦50g100g150g200g,观察现象。

(4)实验记录

组别

现象

结论

B中的金鱼1天后死亡

废电池对动物有毒害作用。

一个星期后,用废电池污染过的水浇的花死亡

废电池对植物也有毒害作用。

A

B

C

D

E

水葫芦对污染过的水质有净水作用,并且净化水质的能力与其质量有关。

水葫芦(g)

0

50

100

150

200

金鱼成活天数

1

9

15

22

无变化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提升反思:

心理学家认为:对事物的感知是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离开了实践,无所谓感知,而采用探究式教学,可使学在实践活动中增加感性知识,形象生动地理解,掌握所要学的内容,最终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由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多途径地获取证据。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猜想,此时,教师应及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中的假设不是随意提出的,它是建立在对已有信息和证据认真分析基础上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功能室作为,积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例如,在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破碎的电池可能所需要的实验时间相对较短些,教师建议到实验室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结果,同学们通过在电池表面凿几个小洞进行实验,既满足了实验要求,又保证了与客观事实相符合。

依托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构建了参与、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思考与体验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有效体验的基础上去感悟和归纳结论的形成,教师恰当地组织、引导、点拨及评价,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深受学生的欢迎。

4、努力凸显功能室开放策略

功能室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直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绩。同时,功能室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大力发挥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我校实施了功能室开放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从我校特色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中就可窥一斑。我校建有地理专用教室、科技活动室、科普展览室、地震科普宣传室等与科技相关的八个功能室,全部实现开放。依托这些功能室作为,扎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先后成功创建了“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江苏省青少年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特色教育知名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五星级先进集体”、“江苏省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先进集体”、“南通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南通市环境教育十佳学校”、“南通市特色学校”、“南通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努力形成学校自身品牌,提升学校办学文化,在经历了特色项目建设到学校特色建设漫长的孕育后,现已上升为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为龙头的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学校在实施科技教育的过程中,不满足于为活动而活动、为教育而教育,其立足点就是发展学生,出发点就是完善学生,归宿点就是让发展成为学生的主动需要。因此过程操作善于以科技教育激趣引路,引导学生勇于参与、乐于参与,把握住了科技教育的实质。其实,科技教育与素质教育本是一脉相承,科技教育的开展对深化素质教育大有裨益。学校曾对科技教育效果进行过调查研究:用相同的科普知识问卷,在高中三个年级进行考查,从高一到高三,合格率分别为67%83.6%91%;用内容不同但程度相当的问卷,从高一开始连续三年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合格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表明,科技教育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可漠视。因为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并不相悖,无论是科技教育还是学科教学,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学校充分发挥了科技教育需要融进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形式上活泼多样的优势弥补了学科教学内容孤立单一的不足;同时学校又利用学科教学广泛的教育资源,渗透进科技教育宽广丰富的内容,做到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省、市、县级科技活动表彰的200多名学生,绝大多数是学习的佼佼者、学科知识的“领头羊”,可见,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内容,实施功能室开放策略,进行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下的科技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三)形成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评价策略

1、调控式评价

1)评价学生选题,为研究性学习把舵

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方向性问题,研究性学习有没有意义,能否成功,选题恰当与否是关键。明确有度的选题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又能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发挥指导作用。如果教师在学生进行全面研究活动开展之前不进行选题评价,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很有可能变成一种盲目的搜集资料行为,不能达到探究活动的教学目的,选题的评价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从各个渠道搜集资料前的方向把舵: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定位和定量。

2)评价初步成果,对研究性学习定量把关

选题确定后,在预期完成课题前有必要组织学生展示初步成果,其目的是检查学生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指导学生如何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补充、归类和统计分析,探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展示成果的方式等。

2、总结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定性评价手段,自始自终教师只是在口头泛泛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会使学生误认为研究性学习是 “大锅饭”。这样,积极参与的学生会感到难以体现自身的成功与满足,从而失去了继续探究的热情,研究性学习就难以持续下去。在评价学生参与研究性时,将活动成绩与模块学分认定挂钩,情况就会大有改观。将研究性学习成绩作为实践活动纳入学分评定。评价学生的活动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二是对每个小组完成课题的质量进行评价;三是对小组代表成果展示及答辩表现进行评价。

3、情感性评价及后续性评价

1)热情洋溢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评价语言是值得教师学习的一门艺术。从心理学角度看,十几岁的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期,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如能摒弃感情色彩中庸的评价语,而是让饱含激情口头性的情感评价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心灵震动,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艺术的评价成为推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理想的调节效果。

2)成果展示后,并不意味着这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已经结束,应指导学生讨论每个小组的可持续性研究方向及具体措施,条件允许的话,可邀请这方面有独到研究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点评,要求学生收集各种不同角度的评价,鼓励学生超越原有的层次,突破固定的思维定向,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体现创新意识。

五、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我校的研究至此已经基本结束,但课题研究组成员仍然在开展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课题研究的选择问题。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虽然研究性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在于掌握与理解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上,让学生充分运用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如何从学科课程中挖掘资源,在如何整合课本中为巩固新知、应用新知安排的问题探索,挖掘课本中的问题,避免追求流于表面的研究,努力让学生借助各功能室中模拟真实场景,这将是今后需要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学生在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时间、指导教师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性。由此,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和地位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在实际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的思想与知识准备不足,一时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正常开展

3)高考复习中的渗透问题。研究性学习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开展的比较热烈,但在高三年级中就显得冷清,当然,这很大原因在于高考,很多教师忽视了功能室的作为。但我校课题组研究发现,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恰当借助功能室作为,可减缓学生疲劳、提高复习效率,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得到重视。

六、今后的设想

1)充分发挥各功能室的作用,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各功能室负责人的培训,整体联动、让各功能室在学生的一生发展中彰显独特的魅力

2)加大点面结合,对典型个案仍将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尤其要加强跟踪研究,并且涉及面要进一步加大,以便经验在面上加以推广。

3)总结提升推广

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研究成果将形成经验汇集成册,在实践中完善,在总结中提升,在校内甚至校外推广,让课题促进教学,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三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充分证明了对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功能室作为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上一篇:《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个案研究》结题报告书

下一篇:我校一南通市级教研课题圆满结题

 |   地址: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刘石路25号  |  电话:0513-80600318  |  网站管理:学校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Copyright © 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版权所有    |